曹操做夢都想得到的人很多,比如"江南二喬,河北甄宓俏"。但說到最想得到的五虎上將,豹眼認為還是關羽,絕非趙云。
(資料圖)
01
曹操最想得到的人是劉備和孫權,盡管很欣賞關羽、趙云等人,但不在一個層次上。
曹操唯才是舉,世人皆知,有詩為證:
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。但為君故,沉吟至今。
山不厭高,海不厭深。周公吐哺,天下歸心。
這是曹操《短歌行》中的詩句,其求賢若渴,想把天下英才全部收入囊中的志向,一覽無余。
曹操煮酒論英雄,對劉備說:"今天下英雄,唯使君與操耳。本初之徒,不足數也。"
其意是說,袁紹袁本初等人數不著,能夠稱得上英雄的就只有曹劉。
曹操是真心想劉備歸附,但劉備自恃英雄,根本就不想替曹操打工。
曹操還說,"生子當時孫仲謀"。
《三國志·吳書·吳主傳》裴松之注解:
《吳歷》曰:""……權行五六里,回還作鼓吹。公見舟船器仗軍伍整肅,謂然嘆曰:"生子當如孫仲謀!若劉景升兒子,豚犬耳!" ""
建安十八年(213年),曹操率軍進攻濡須口,與孫權相持一月有余,孫權用水軍包圍了曹軍,抓獲三千余人,淹死曹軍幾千人。
之后,孫權幾次挑戰,曹操堅守不出。孫權親自駕船從濡須口進入曹營,諸將要進攻,曹操說:"這是孫權要來參觀我的軍隊"。于是下令,弓弩不得妄發。
孫權走了五六里,演奏著歡快的樂曲就回去了。
曹操遠遠看到孫吳舟船嚴明整肅,不禁脫口嘆道:
""生子當如孫仲謀,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!""。
孫權回去之后,給曹操寫了一封信,說:"春水方生,公宜速去。"又附了一張小紙條,寫道:"足下不死,孤不得安。"
曹操對眾人說:"孫權沒有欺騙我哦。"于是撤軍回去了。
曹操可是孫權父輩級別的人,孫權如此拿老曹開涮,可見其豪爽、幽默的性格。盡管二人年齡相差較大,卻是英雄惺惺相惜。
在豹眼看來,曹操真正做夢都想得到的人,只有孫權、劉備。
豹眼自然是事后諸葛,但曹操對劉備、孫權的賞識,卻絕非在三國鼎立之后。
曹操真正稱得上是,珍惜人才,慧眼識珠。
1.曹操是一個非常愛惜看重將領的人,或許很多人認為,曹操最看重最想拉攏的是關羽,金銀財寶賞賜無數,關羽并不動心,賞賜美女貂蟬,關羽也是看都不看,送給關羽赤兔馬,關羽順手收之,最后關羽離開之時過五關斬六將,曹操也是忍痛放行,可以這么說,曹操對關羽是真的不錯,可惜,關羽是一根筋,認準了劉備,八匹馬也拉不回來,不管你是送金銀也好還是送美女也罷,都難以打動關羽。
3.為什么曹操會這么看重趙云呢?就在于趙云的仁義,忠勇。
我們來看看趙云的仁義:建安13年,曹操率大軍攻打荊州,劉備見曹操勢力大,落荒而逃,還把妻兒和兒子弄丟了。此時,忠心護主的趙云回去找劉備的妻兒,最后雖然找到了少主劉禪,但自己被曹操大軍圍住了,趙云在長坂坡殺得七進七出,可以說是眾軍之中取人首級,曹操站在高處看見了趙云的忠勇,于是問左右此人是誰,曹洪大叫問趙云:"軍中戰將可留姓名!"趙云回答道:"吾乃常山趙子龍也!"曹洪回去報告了曹操,曹操于是感嘆到:"真虎將也!吾當生致之"。惜英雄重英雄,這次雖然第一次會面,卻是猶如相見恨晚一般,為了劉備家屬,趙云可以不顧自身性命舍命相救,這不是仁義是什么?
這是老板級別的對話,可以用做夢來說事,除此之外,無人能得到曹操如此青睞。
02
關羽、趙云等都是曹操希望得到的人才,但不在做夢想得到的層次上。
曹操贈金贈銀,送寶馬送美人,無非就是想把關羽留住,這是曹操愛惜人才的體現。
但畢竟二哥不是大哥,關羽說啥也比不了劉備,這不是一個層次的問題。
別的就不說了,就以題主所指定的范疇,在五虎上將中,還是沒人比得了關公關云長。
趙云趙子龍忠義雙全、智勇兼備,不能說就比關羽、張飛差,但也不會超出他們許多。趙云能夠與關張二人相提并論,也就差不多了,也就不存在曹操做夢都想得到的問題。
長坂坡之戰,曹操五千虎豹騎將士,圍毆劉備三千疲憊之師,那真是狼入羊群。
羅貫中安排趙云殺了個七進七出,他自己都覺得說不過去,就吩咐曹操下令,要活捉趙云,不許傷害他。
由于曹操的命令,趙云才得以七進七出,毫發無損。否則,趙云與阿斗早就成了一堆肉泥。
看來老羅還是明白事理,只是一些不用腦子的人,還在盲目去迷信趙云。
長坂坡之戰,劉備、張飛等人能夠活著出來,趙云拖兒帶女逃出來已經很可以了,沒必要苛求他再去殺個七進七出。
趙云勇猛無比,是曹操渴望得到的人才,但還到不了夢寐以求的程度。
在五虎將中,除了關羽,也就是趙云了,這的確是曹操看重的。至于馬超和黃忠,曹操沒那么大的興趣。
馬超跟隨其父馬騰歸附了曹操,曹操也很重視,但總體來說,還沒有像對待關羽那樣對待他。否則,他也不會不要父親兄弟而反叛曹操。
至于黃忠的確是個老模范,不管演義所言是真是假,關羽瞧不起這個老兵卒,也是有道理的。
黃忠定軍山斬殺夏侯淵,那是個特殊情況,要單打獨斗,他未必勝得了夏侯淵。這樣的人才,在曹操陣營比比皆是。曹操不放棄任何一個人才,但不會對啥人都是夢寐以求。
至于張飛,陳壽老先生的觀點,認為他就是一個上瞟眼,眼中只有領導而沒有下級,曹操未必很欣賞。
因此,趙云是曹操欣賞的人才,但其欣賞的程度絕不會超過關羽,到不了做夢也想的地步。真實的史實,恐怕趙云遠沒有演義說得那么神奇。
曹操一直以來都是以奸相的面目出現在世人的面前,可事實上,作為東漢末年的軍事家政治家,曹操的才能絕對不比孫權,劉備之流遜色,我們別的不說,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樣的手筆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出來的,要知道在那個軍閥割據的時代,有權有軍隊才是王道,可偏偏這位曹丞相基本都占到了,下了小天子,可以號令天下,出師有名,加上自己曹氏夏侯家族的堅強后盾,曹操很快的壯大起來,曹操還有一項技能使大家所不知道的,那就是"慧眼識英雄,重英雄"。
曹操拿手的不單單是軍事上的才能,他更加擅長的是識英雄,重英雄,惜英雄。舉個小小事例:"當時天下軍閥割據,天下大亂,董卓獨占朝綱,曹操孤身一人回到家鄉,發布號令,邀請天下有志之士共相大義,舉兵討伐董卓!就在號令發布的第二天,各地壯士聞曹操歸來,都趕來相聚,眾義士紛紛報上姓名:在下魏國人士樂進,字文謙,特來投奔曹操,共襄大義,在下巨鹿人士,李典,字曼成,愿為曹公鞍前馬后,生死相隨,夏侯淵道:夏侯淵,夏侯敦兄帶壯士千余投靠曹兄,共同討賊!"。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,曹操其實是非常愛惜英雄好漢的。